(鳙鱼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电车充电器冒火星了还能用吗
鳙鱼又名鲢鱼、胖头鱼、包头鱼、鳙鱼等,是淡水鱼的一种,鳙鱼也是我国四大鱼类之一。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养鳙鱼。以下是学习边肖制作的鳙鱼饲养方法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鳙鱼养殖技术:鱼苗放养。
以前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在13.2㎝左右,现代技
放养时间:应在冬季或初春水温5 ~ 10℃时进行。此时有利于鱼种的高密度运输,可以减少运输中的人员伤亡;鱼种和猛鱼的活动能力减弱,猛鱼对放养鱼种的危害相对减少。
放养地点:宜选在水库上游肥沃的海湾,水深较浅,避风,阳光充足。这样,远离水库下游的溢洪道和泄洪洞,可以减少放养鱼类的逃逸机会,缩短对大水面环境的适应时间,加快生长,提高成活率。
放养天气:应选择晴天,不要选择刮风、下雪或结冰的日子。
检疫和消毒:鱼病检疫和鱼类消毒必须在鱼群入库前进行。严禁在仓库内存放患有传染病的鱼类。
谨慎操作:长途运输的鱼种运到水库后,要用水库水慢慢加入鱼容器,待容器内水温与水库水温差不大时再慢慢放入水库。放入水库后,放养人员也要站在水库边缘或船上,用桨轻轻搅动水库水,慢慢带动鱼种游向大水面。
育种模式
鲢鱼和鳙鱼的传统搭配比例是3:1,即3条鲢鱼配1条鳙鱼,分别为75%和25%。根据生产实践,在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当鲢的放养比例为20%-mdash时,鳙鱼的生长速度较快;80%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以鳙鱼为主养鱼时,应配少量鲢鱼或不放养。
水质控制
调节水质有三大作用:一是改善水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进入水体后,发挥氧化、氨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固氮等作用。,并快速分解排泄物、残留饲料、动物残骸等有机物。对养殖动物,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二是有机物分解后的盐分为单细胞藻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单细胞藻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而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养殖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了溶解氧,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维持和创造了良好的水质条件,并长期维持水质的稳定,做到了水、肥、稳,从而有利于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同时还可以增加养殖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和有益藻类,扩大饵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是疾病预防。将添加微生态制剂的有益菌应用于水产养殖水体中,不仅可以竞争击退病原菌,维持水体微生态菌群的生态平衡,避免水生生物受到病原菌的攻击,还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和多种免疫促进因子,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加强机体的反弹反应,增强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食物使用
饮食习惯分析
过去,在自然环境的低水平养殖条件下,鳙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根据对鳙鱼食性的研究,生长良好的鲢鱼肠道中充满了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因此,在高密度养殖鲢鱼的条件下,必须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来培养大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腐殖质。当水体缺少大型浮游生物时,有机肥中的腐殖质应作为鲢鱼的主要饵料。而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线状硅藻、甲藻、隐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物种,而这些正是鳙鱼的过滤对象。所以鲢鱼高密度养殖水体一定要水肥充足,水体中腐殖质充足。
肥料使用
原理:通过向水库、湖泊等大型水面投放有机肥、无机肥、生物复合肥,增加水体中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含量,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鳙鱼产量。
渔业最早使用的肥料是原始的有机肥,如粪肥、堆肥,后来使用的是无机肥料& mdash& mdash肥料。原来的有机肥营养全面,但有效成分太低,肥效慢,限制了鱼的产量。无机肥有效成分含量高,但肥效短,成分单一。主要养殖小型绿藻和蓝藻,有利于鲢鱼的生长,但对鳙鱼养殖效果不理想。用现代生物技术分解传统有机肥,并适当掺入无机肥制成的现代渔用生物有机肥,不仅含有大量的氮、磷、碳等常量元素,还含有平衡的微量元素、大量的腐殖质、肽类、有益菌和肥效增强剂。有施肥、改良、控水的作用。也特别适合养殖鳙鱼喜食的浮游生物,如大型藻类、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这为鳙鱼的高产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了满足鲢鱼的营养和高产,有机肥必须超过无机肥。
疾病控制
疾病预防和控制
坚持鱼病防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鱼病通常在"大麦黄,白露心"容易生病,一个是水温逐渐升高,一个是水温逐渐下降。这两个季节是鱼病的高发季节,需要提前预防。防病采用先杀虫后消毒的方法。通过目测或显微镜诊断鱼病,对症下药。
A.寄生虫病:每年4-5月杀虫一次,每年7-8月在有大量有机肥的水体中杀虫一次。
a、中华鲟病:其症状是鱼卵或蠕虫寄生在鱼的鳃上,少量寄生虫出现时无明显症状。当寄生虫大量出现时,病鱼鳃上的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肿胀、水肿、苍白、呼吸困难。它们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或疯狂游动,尾鳍经常露出水面,俗称"鸡尾酒病"最后体重下降,窒息而死。主要由阿维菌素或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控制。
B.锚地病:其症状是病鱼表面可见大蠕虫,寄生部位充血发红,烦躁不安,食欲不强,继而鱼体消瘦死亡。主要由阿维菌素或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控制。
b、暴发性出血性疾病:症状为眼球突出、充血;体表充血发红。
a、原发性出血性疾病:少量鲢鱼死亡,刚绝育。
b、继发性出血病:先是底层鱼死亡,下层理化指标严重超标,继而大面积死亡。先杀虫,再杀菌,根据情况调水。
鳙鱼的特征外观像鲢鱼,侧面是平的。头部大而宽,长度约为体长的1/3。嘴也很宽,微微上翘,眼睛位置低。鳃孔大,鳃盖发达。鳞片又薄又密。背部为黑色,侧面为深棕色,带有黑色或黄色斑点。腹部是灰色的。鳍是浅灰色的。从腹鳍基部到肛门有角质腹脊。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肠长是体长的5-7倍。
鳙鱼疾病的治疗:鳙鱼常患病理性异型碘泡病。病因:由异态碘甲藻寄生引起。
症状:
鳙鱼常独游,体瘦,头大尾小,背如刀刃,肋骨明显,体表无光泽;鳃盖两侧常充血,鳃丝呈紫色,有许多针状的白色囊肿。
【疫情】主要危害鳙鱼苗,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南方省市水域。
[诊断]
首诊:根据症状和疫情进行首诊。
诊断:镜检。切下部分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针状白色包囊靠近鳃瓣。
预防方法:
彻底清洗池塘,杀死池塘底部淤泥中的孢子。
采用合理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类抵抗力。
鳙鱼藿香鱼头的配方
平均分5.0,基于一个厨师的评价。
+1 +2 +3 +4 +5.
材料
鲢鱼鱼头3个(约1000克),广藿香100克。姜片10克,葱20克,料酒15克,盐12克,豆瓣20克,色拉油50克,姜米8克,蒜8克,鸡精6克,糖3克,湿淀粉5克,鸡油10克,鲜汤100克。
工作方法
1.藿香洗净,叶子剁成细粉。
2.鱼头对半切开,洗净,用姜、葱、盐、料酒调味,腌制20分钟。
3.将酸菜鱼头放入盘中,淋上鸡油,上笼蒸8分钟,取出即可。
4.锅内放入色拉油,放入豆瓣、姜米、蒜米炒至七成热,再放入鲜汤、鸡精、白糖煮沸,放入湿淀粉勾芡,放入藿香粉,拌匀,浇在鱼头上。
技巧
特性
色泽红亮,霍味浓郁,鱼肉鲜嫩,营养丰富,开胃。
评论
藿香有开胃和促进饮食的作用。
生产密钥
1.鱼头一定要提前调味,不然味道不够。2.广藿香粉不要在锅里待太久。
水煮鲢鱼
平均分3.8,基于199个厨友的评价。
+1 +2 +3 +4 +5.
材料
一斤半的鲢鱼切成片,加入适量的盐、三勺料酒和两勺淀粉,均匀的抓出味道。豆瓣菜两勺,红辣椒末十二个,花椒粉一勺,姜一小块,蒜四瓣,葱四根,藿香叶(也叫鱼香菜)六根,酱油一勺,醋一勺,糖一勺,味精适量。
工作方法
将鲢鱼宰杀洗净,去净鱼肉,斜切成厚约0.2厘米的片,然后放入碗中,用盐、料酒、水淀粉拌匀;将鱼头和鱼骨切件;姜、蒜去皮洗净,切成姜蒜末;青笋洗净,切块;小葱洗净,切成葱花。将锅放在火上,放油至四成热,放入鱼片滑开,油呈白色时捞出。
排出机油。
锅里留一个半左右的油,放入豆瓣,泡辣,姜,蒜炒至樱桃红。
加入半斤左右的水,加入调料、鱼片、酱油、盐、醋、糖、花椒粉,烧开。关小火候,慢慢煮。
待鱼熟,汤浓时,加入味精、葱花、藿香叶,铲匀,即可食用。
紫苏山药鲢鱼尾汤
平均分4.2,基于4个厨友的评价。
+1 +2 +3 +4 +5.
材料
鲢鱼尾250克、山药300克、鲜紫苏叶20克、生姜15克、盐3/4茶匙、料酒2茶匙、胡椒粉1/4茶匙、味精1/4茶匙。
工作方法
1.鱼尾、山药洗净,生姜切片。
2.紫苏叶洗净。
3.山药去皮切块。
4.锅中加入少许油,将鱼尾煎至两面微黄。
5.锅中加入足够的开水、姜、料酒、盐。
6.煮沸后炖10分钟。
7.加入山药片,再煮15分钟。
8.最后加入紫苏叶,煮2分钟。加入胡椒粉和味精拌匀。
猜你喜欢:
1.罗非鱼的养殖模式有哪些?
2.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
3.如何在池塘里养殖罗非鱼
4.鲢鱼高产育种方法介绍。
5.鲤鱼高产养殖技术方法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